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浅谈(一)
在探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时,我们需明确,网络数据包最终运行在物理网络上。物理网络的特性,如带宽、MTU、延时等,直接影响着虚拟网络的性能。物理网络的性能限制了虚拟网络的“上限”。在对OpenStack Neutron性能的测试中,提升网络设备如使用高速网卡、配置MTU9000,能够显著提高虚拟网络的传输效率。优化网络性能时,应考虑升级物理网络设备或线路,但需注意,网络架构的改动风险与成本巨大。因此,在搭建数据中心时,网络架构的选择与设计尤为重要。在设计虚拟网络时,理解物理网络架构必不可少。
接下来,我将分次讨论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理解与认识,欢迎指正错误之处。
传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采用三层结构:一个汇聚层交换机,将L2和L3网络分界,每个汇聚层管理一个POD内的独立VLAN网络。服务器在POD内迁移无需修改IP地址与默认网关,因为一个POD对应一个L2广播域。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间使用STP,确保仅一个汇聚层交换机工作,形成HA模式。vPC协议虽能提升利用率,但并未实现完全水平扩展。
随着云计算发展,计算资源被池化,需要大二层网络架构,整个数据中心为单一L2广播域,服务器可在任意位置创建、迁移,无需修改IP地址或默认网关。大二层架构将L2/L3分界设置在核心交换机。但此架构导致BUM风暴显著增加,影响正常流量。
传统三层网络架构至今仍被广泛应用,其诞生原因包括早期L3路由设备成本较高、核心交换机成本高于汇聚层设备、早期数据中心主要流量为南北向流量等。技术发展对网络架构提出了新需求,包括更小超占比、更高东西向流量带宽与SDN支持。
数据中心流量主要分为南北向与东西向。2020年,77%的数据中心流量为内部流量,东西向流量尤为重要。在传统三层架构中,东西向流量分为L2与L3。L2流量在相同接入层交换机间全速传输,但跨机架需汇聚层交换机参与,汇聚层性能需求较高。L3流量则必须通过核心交换机完成,增加延时与核心交换机资源消耗,且受超占比影响。
面对市场变化,企业需低成本、小规模地部署数据中心,随业务增长逐步扩展。传统三层网络架构的规模受限于核心层设备性能,成本与运维成本较高。改进现有架构,构建可水平扩展、支持全速东西向流量、不依赖高性能核心交换机、支持SDN的网络架构,显得尤为重要。
尽管短期内三层网络架构不会消失,但其短板日益明显。基于现有架构的改进是必要的。新的网络架构应具有相对较小规模的交换机,便于水平扩展,支持HA模式,提供全速东西向流量,避免核心交换机资源浪费,支持SDN等特性。
多重随机标签